這幾年中國男籃的實力不斷下滑,某種程度上也與球員和教練太過死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。近期前CBA主帥李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:中美訓練差距很明顯,咱們的方向出現瞭問題,以至於太過死板把球員都培養成為瞭機器人。
其實不隻是李群,此前CBA外援皮埃爾-傑克遜在采訪時,同樣談到國內很多球員打球像機器人,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創造性。
話粗理不粗,這幾年中國男籃確實有太多墨守成規的球員,而追其溯源,可能也和本土教練員的保守有著很大關系。
早在2015年的時候,時任首鋼主帥閔鹿蕾在做客北體大與大學生互動時,便明確表示不允許球隊裡出現像庫裡那樣單打強投的球員,這樣的球員即便再強也不要。這也讓不少球迷開始調侃,如果庫裡來CBA可能都打不上球。
可能這些本土教練員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,也讓中國男籃並沒有湧現出像庫裡、歐文這種創造力極為豐富的球員。畢竟這麼多年,中國男籃在後衛層面上,可能也就隻有一個郭艾倫打球“天馬行空”一些,原本這兩個賽季橫空出世的林葳也算一個,但奈何進入不瞭郭士強的法眼。
所以在教練員層面上就已經“扼殺”瞭球員的創造力,即便國內確實有一些好苗子,可到瞭成年隊不能夠那麼隨性地打球,也很難再找到像郭艾倫這種類型的球員瞭。
這不僅存在於男籃,女籃方面也是如此。看看這兩年在歐洲聯賽、WNBA歷練的李月汝,此前在WCBA基本上就隻會籃下吃餅,自從去到土耳其打球,她變得更加全面,能籃下、能中投、能投三分球,把自己的武器庫變得多樣化,但如果她繼續留在國內聯賽,可能也就隻有待在籃下,基本上不太可能去讓她投中遠距離的。
看看今年U17男籃征戰世界杯,像張博源、李悅洲、郇斯楠這些球員還是有很多靈性的。尤其是張博源,更是在對戰強大的法國男籃時奉獻過一次拋投絕殺。但就是這樣具備創造力的球員,到瞭成年隊,大概率也要被本土教練培養成一名機器人。
如果不順著“機器人”這條道路走,趙維倫就給他們做瞭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教材——在這次夏訓直接被郭士強忽視。所以這些本土教練員不轉變思維,繼續用傳統固有的方式去指導年輕球員,中國男籃隻會和歐美球隊的差距越拉越大。